种族歧视的省思
- 《读后感》
- 2024-06-11 09:13:38
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
黑佣爱比琳带大十七个白人小孩,她儿子因雇主疏忽而意外死亡。联谊会主委希莉恐惧黑人身上带有病毒,拟定卫生计画,充满歧视思想与作法,令刚从大学毕业的史基特愤愤不平,着手一个大胆的写作计画:採访黑佣在白人家庭的工作甘苦。米妮也遭受希莉的迫害,于是和爱比琳、史基特聚首擘画:在肤色黑白分明,道德是非却模稜两可的年代,以一本书发动宁静革命,掀起巨***澜。本书感动无数读者的心灵,并改编成电影,于2011年上映。
我的观点

乍看书名,会以为这又是一本描述亲情的小说;看完书后,我才体会"姊妹"一词原是跨越种族,天下一家的意思。英文原名"The help",也点出这本由黑奴与白人合作的创作,如何鼓舞人心,让我们藉由此书的"帮助",正视"种族歧视"的议题 。
1862年6月19日这一天对我们来说,可能只是日曆上的某一个日期,但这天对于当时的黑奴们而言,却是多么神圣的一天啊!这天美国国会废止联邦领土上的"奴隶制度",使在美国领土上的黑奴们得以从枷锁中解放。
距离今日150年前的美国社会,很难想像黑人们因种族歧视,生活在比动物还不如的日子底下,只因为他们天生肤色的不同而遭到不人道的对待,被当成是骯髒的下等种族,但他们真的有做错什么事吗?或者他们真是低等种族吗?为什么他们要受到如此的对待呢?书中提到:白人认为黑人天生带有细菌,却要黑奴们打扫房子、煮三餐、照顾小孩,这种种的矛盾令人不解。书中还提到:白人的贵妇们举办许多的慈善义卖来募款,再千里迢迢的送到非洲救济黑人,却不肯对身旁的黑人们释出一丁点儿的善意,这看似良心发现的举动,其实只为了减少他们内心庞大的罪恶感。
美国总统 林肯先生,他意识到日益严重的黑奴人权问题,而举起理解放黑奴的第一面旗,"解放黑奴"甚至使国家分裂进而引发南北战争。在林肯竭尽所能的努力及优秀的领导能力下,终于成功完成243年来推翻黑奴制度的使命,但讽刺的是事隔不到两年,1865年4月14日的夜晚,林肯总统便遭到黑人暗杀身亡,难道连黑奴们也不同意重获自由的生活吗?然而黑奴制度的废除,真的使他们得到平等的对待吗?现今的社会真的能完全消除种族歧视的存在吗?
60年后的二次世界大战,阿道夫.希特勒所执政的纳粹党主张"反犹太主义",除了迫害犹太人的生存环境,甚至还杀害约600万的犹太人,这可说是史上最大宗的种族迫害。经过美国的黑奴事件后,种族歧视的情况并没有因此改变。印度的"种姓制度"也是另一种的种族歧视,雅利安人利用种族的不同,进而发展阶级关系,来巩固本身少数族群的政权,并压榨其他阶级,虽然"种姓制度"已于1947年废除,但对印度人来说,这种观念早已根深柢固,就算是今日的印度社会,还是存在着种姓制度的身影,为什么呢?因为以"通婚"而言,虽说法律上已经可以跨阶级通婚,但一旦真的不顾种姓之别而通婚,将会造成众叛亲离,所有的亲人也将渐渐疏离不再往来,甚至还会受到街头巷尾的指指点点,最后受不了庞大的舆论压力离婚,而以悲剧收场。
种族歧视的问题一直是许多国家的困扰,如:南欧的巴尔干半岛、南非内战、以巴冲突…,这些因为种族歧视所发生战乱的例子俯拾即是,不胜枚举,想要真的完全消除人们心中的"种族歧视"似乎不太可能!即使在台湾,也不免对弱势的外籍新娘投以鄙视的眼光。本书引领我们思索:放下心中的傲慢与偏见,超越种族的界限将可能不只是梦想。
本文由作者笔名:古诗词鉴赏于 2024-06-11 09:13:38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
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wenshanshuhai.com/duhougan/5835.html
相关文章
- 1. 学校学万事
- 2. 烽火下的人性抗争与和平幼苗
- 3. 心之诗
- 4. 真相所带来的震撼
- 5. 晨读十分钟:成长故事集
- 6. 如何在人生逆境中"逆进"
- 7. 从日本三代家庭的困境,看家庭教育的重要
- 8. 帝国边陲的美丽岛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