边界之外
- 《读后感》
- 2024-06-11 08:50:09
图书作者与内容简介
本书收录了张惠菁2006年所写的散文。这年,她离开工作了三年多的单位,处理了父亲过世后留下的房子,搬了家,去了一趟埃及,到了上海,然后她写了六年的专栏停掉了。2006年是她的变动之年。她说:"2006年发生在我生活里的许多事,迁移,旅行,和某些人的别离与相遇,看起来像是偶然地发生,却彷彿又有命定的色彩。"
张惠菁,一九七一年生,台大历史系毕业。英国爱丁堡大学历史硕士;博士班研究。
我的观点

公元2006年,冥王星正式脱离太阳系的管辖。
一向模糊的太阳系边界,冥王星兀自转动着,环绕着太阳运行。拥有未知的大部分、谜一般的存在。作者在2006年,和冥王星一同变动着,因而写下这些撼动人心的文字。这些时间的刻痕,深深触动了我的心。
抚摸这些刻痕,作者时常为了工作或自身,在各地出没。她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、甚至每个眼神、言语,都分析的极为透彻。第一次翻动这本书的扉页时,我似乎不能参透其中。我的世界,是有青草味的绿地、夏天时湛蓝的天空、下雨时从脚中流过的水流;张惠菁的文字却不然,她的文字蕴含着深沉且睿智的氛围。例如:在姨丈这篇家庭散文中,她在时间的推移下,描写一个年迈的父亲指认久别的儿子,却误认儿子仍旧稚嫩,所以将孙子遥想成已中年的儿子。乍看下,只有股淡淡的怅然;实际上,却是一场令人心碎的梦。她的情感,适合在有雨的窗边读。清明但微醺,在恍然中,时间悄悄地过了一刻。
至今仍无法忘怀的章则是──上海式分手。它先叙述自己朋友的阔别与转变,尔后将朋友分成两种。一种是地图上移动的浮标,另一种则是钉在墙壁上的铁钉。学生的年纪自然不会有这样的区别,但仍对未来的轮廓也有些遐想,自己的未来究竟是怎样的呢?印象最深的片段便是,有前一种朋友羡慕起后一种朋友,作者安慰他,"你只是不拥有一个固定形状的鱼缸嘛。"、"那就大手大脚在海里游泳啊。"但朋友不甘愿的回答:"会淹死吧。"读到此时,我必定放下书本深思。这场对话实在怵目惊心,会不会我们幻想的未来,是一场骗局?上当后,才发觉自己的人生已无法回头走过?在即将长大之前,我只希望有个质地坚硬且透亮的鱼缸,让我的视线永远晴朗。而别像篇章里的后悔莫及。
而关于旅行,作者也多有感触。为了杂志专题,她到了历史古城──亚历山卓城去进行探访。此城位于埃及,作者所要採访的是新建的亚历山卓图书馆。此书中多篇文章是与此地有所关联。亚历山卓图书馆洁净、理性,而成为城内特殊的空间;但馆外的残败、凋敝则令作者手足无措。埃及,于我的印象只是三毛的撒聊天沙漠,浪漫、黄沙飞腾是它的代名词。但张惠菁的埃及,是因行前过份阅读图书馆的资料而忘了馆外的世界。她对埃及的定义,应也是一"谜"字。唯一的英文书只有语言学习类别的、计程车不跳錶,只模糊喊价、历史的过往瀰漫在空气中、从机场到城市的折腾。这是一场旅行,也是一场博奕,而在过程中的体悟,只有她能透过笔书写,传达给读者。而我,接收她心底的温度,后小心捧在手中,不让文字失温而能永远不灭。
在埃及的慌乱后,作者搬到上海,她患了过敏。
过敏,顾名思义为过度敏感。她在台北从未过敏,像只从容的鱼儿,游走于吸菸区和马路上无形的废气中。而上海,相似的气候却不尽相同。她的胸腔和气管,极端戒备着陌生的空气。她在时间的推移下,逐渐消化上海的空气;而对于上海,她是一个异乡人。但重点还是,发生在上海的一件微妙的事情:作者和同事去吃烧肉,有位同事听不懂台语且收入较低,另位同事因不想要他负担太多,而用台语说,让那位收入较低的同事付少一点,却有人仍追问多少,此时收入较低的同事也察觉有异,而生气了起来。一夜的笑闹,酒酣耳热的亲暱,却在双方敏感的界线上,留下一丝丝尴尬的气味。人世间的情感是如此变化多端,每个人的个性、对人的态度未必一样,正如同上海与台北些微的差异,有些人敏感地判断别人对他的好与坏;有些人敏感地对待每个人,戒慎恐惧到自己都无法负荷。但心理的咳嗽,是无声且默默迈向颠峰的,当逼近临界点时,人与人的距离将被拉扯,微细至将要断裂。地球上的旅程是这样航行的;人生的旅途皆然,关乎我们如何处置,每一条敏感的神经。
给冥王星,一封绵长的情书。冥王星之于我,彷彿象徵剧烈且急遽的转变;冥王星之于张惠菁,则揭示了她2006年的每个小光点,连成天空中的繁星。冥王星仍旧旋转,旋转于一个虚无且飘蕩的空间; 我们仍旧坠落,坠落于人生的顶点。我们一直在成长,不断从中汲取养分。当冥王星从九大行星中离去时,我们仍无法窥见它的全貌,如果太阳代表希望与期盼,那么冥王星必定代表死亡与幽暗。这两相相反的力量在中心与边界互相拉扯,恍若人生的写照。当人类尚未全知整个宇宙,我们只能本地球上主宰着世上万物。相较之下,我们的欢笑与悲恸都将渐渐消失,连泪水的咸度都稀薄到水气般蒸散。张惠菁的文字,就像往相反方向笔直射出的光电束,不断吸引与相斥,照亮阴冷的角落,也给了读者一道自冥王星而来的光亮。
而那微光,正悄悄流逝,没有一分钟停留。
本文由作者笔名:古诗词鉴赏于 2024-06-11 08:50:09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,不能盲信。
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wenshanshuhai.com/duhougan/5708.html
相关文章
- 1. 学校学万事
- 2. 烽火下的人性抗争与和平幼苗
- 3. 心之诗
- 4. 真相所带来的震撼
- 5. 晨读十分钟:成长故事集
- 6. 如何在人生逆境中"逆进"
- 7. 从日本三代家庭的困境,看家庭教育的重要
- 8. 帝国边陲的美丽岛屿